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一阵医美热潮,“双眼皮手术爆单”“打瘦脸针要抢号”……不少高中毕业生趁暑假做医美,准备“改头换面”迎接大学生活。未成年人适合做医美手术吗?这类手术背后,潜藏着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
医美成为“高考奖励”
有医生一天做七八台手术
进入暑假,不少医院皮肤科、整形美容门诊里多了很多准大学生的身影。
浙江部分医院迎来“整形美容”小高峰,有整形美容科医生直言:“常规的15个号被3秒抢完,现在已增加到35个号,还有医生一天做了七八台微整形手术。”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的门诊中,学生患者较平日增长10%到30%,医院整形美容中心7、8月的手术量月均增加一百多台。
这股高中毕业生“医美热”,如今在多地医院普遍存在。据多家医院估算,每年暑假整形美容科业务量增加三成,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这些增量以高中毕业生为主。
据医生介绍,除了双眼皮手术、去痣等常规问题就诊外,手术治疗腋臭,打“瘦脸针”、注射玻尿酸是高中毕业生的热门项目。最近三年,最受高中毕业生追捧的是“瘦脸针”,适合解决脸方、脸大,脸部左右不对称、轮廓不流畅等问题。
“医美是高考奖励。”社交平台上,关于“高中毕业生如何微整形”的话题引发关注,并且得到不少家长的支持。有家长认为,在外貌上建立优势有利于孩子社交、求职,甚至还有家长催促孩子来做微整形。
然而,有医生表示,一些整形美容项目并不适合高中毕业生,做双眼皮手术、打“瘦脸针”,效果也因人而异,以做双眼皮手术为例,需要现场面诊评估,挑选适合的病人。还有整形外科医生认为,除非是有较明显外貌缺陷、不得不通过医美整形方式改善的,对未成年人一般会进行劝退。
微整形没有风险?
可能有诸多并发症!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高考后出现的医美热潮,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微整形没有风险”的说法是错误的。
王永前介绍,“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非手术类两大类:
手术类主要包括双眼皮、隆鼻、吸脂、面部轮廓整形等;
非手术类主要包括光电疗法、注射以及线技术(也称“线雕”)等,俗称“微整形”。
“微整形”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但并非没有风险,须在医疗机构内接受相关治疗。
激光、射频、等离子体等光电治疗手段,短期并发症有皮肤红斑和结痂、烧灼感、局部皮肤干燥、局部肿胀等。虽多数可逐步缓解,但有时可能出现长期的色素沉着、瘢痕、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注射填充的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不平整、皮下结节、肉芽肿形成等。比较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血管栓塞导致的皮肤坏死、失明甚至脑梗。
线技术的并发症包括术后线头外露,血肿、神经或腮腺导管损伤,皮肤拉痕、凹凸不平或左右不对称等。
专家提醒:
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王永前还表示,未成年人生理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审美观处于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也较容易受外界宣传等因素影响而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医美效果。
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王永前表示,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如果孩子因严重倒睫、上睑下垂等影响视力,确实需要进行功能性矫正,家长应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治疗。
最后提醒,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行为,务必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治疗。切勿因贪图便宜或心存侥幸,在生活美容机构、采耳店、美甲店等非医疗机构内接受手术、激光美容等医疗美容服务,或在家自行注射除皱针等产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严重会威胁生命安全。另外,未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机构不得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综合|央视新闻 央视网 潮新闻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