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宏 每经编辑:张益铭
每经北京7月5日电(记者张宏)7月4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企业社会价值创新与共同富裕座谈会暨《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会议主题为“企业社会价值创新与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数智化时代,它必将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社会财富放量增长,但也会像以往历次科技革命一样加剧财富集中、差距扩大的马太效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特别需要企业开展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由此促进社会共享与社会平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离不开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参与社会价值创造。今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实干热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未来民营经济定会更有作为,为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价值创新和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尽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可能扩大社会差距,但这种竞争机制本身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应该更多依靠收入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来调节差距,而不是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放弃效率。企业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既能提升公益形象与公信力,亦可拓展市场,此时企业有较强动力同时追求二者;反之,如果企业一味追求社会价值,而忽视效率,企业经营无法维系,社会价值也无法持续。根据经济学理论,社会价值是“正外部性”,其评价标准较为模糊,企业创造正外部性的动力是不高的,需要政府给予支持。未来需推动多方协作,为社会价值的评价提出若干指标或权重,共同推进社会价值理论的发展。
7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企业需摒弃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思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企业创造社会价值,需建立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社会价值衡量标准,设定例如碳排放减少、水资源节约、员工培训时长、特定弱势群体雇佣比例等量化指标,以及供应链劳工权益改善、产品安全与质量提升、员工价值管理等质性指标,并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企业披露和公众查询,追溯供应链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此外,政府需完善财税、金融等激励机制,如税收减免、绿色金融专项基金等,同时加强法规监管,对逾越环保、劳工、消费者保护等底线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