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

目前,新就业群体存在以下特征:一是群体重要性与脆弱性并存。新就业群体是发展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第三产业的重要人力资源,但该群体普遍面临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缺失、技能单一和职业前景不明的问题,其经济社会融入水平亟待提高。二是服务供给与总体感受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均证实,思想引导、社会支持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是影响新就业群体总体感受的关键变量。新就业群体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基础扎实,但在满足该群体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服务供给上存在短板。服务和管理的重心需从“引导”向“服务”和“赋能”转变,提升其归属感和满意度。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就业群体的困境是社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投射。新就业群体知识水平与满意度的“倒挂”现象,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其地域感知的差异,则凸显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做好以下工作。

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要推动“线下”向“线上”延伸。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组织归属感不强等特点,可借助数字技术搭建线上“职工之家”“党员服务站”等平台,把思想引领和权益服务精准推送至每个人。另一方面,要变“管理”为“服务”。推动政府、工会、平台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建立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服务落到实处。

统筹推进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要通过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举措,应对和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二是在社会治理方面,要统筹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工作,通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就业结构。一是健全保障体系。针对新就业形态,加快探索和推广职业伤害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制度,消除其后顾之忧。鼓励平台企业为劳动者购买商业保险,履行社会责任。二是规范劳动关系。鼓励和引导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破解该群体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难题,提升其就业稳定性。

促进产业升级,赋能技能提升。一是加强职业培训。针对新就业群体学历偏低、技能单一的现状,可整合疆内外教育资源,提供普惠性、多样化的数字技能培训、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及创业能力培训,增强其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挑战的能力。二是培育优质岗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多技术含量高、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这既是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向上流动空间的根本途径。

深化区域协调,推动兵地融合。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南疆师市的政策倾斜。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服务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可持续的生计和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促进兵地服务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兵地共建共享,为新就业群体创造一个无差别、便利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系兵团党建研究会理事,本文系2025年度全国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号:24ZD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徐健 崔丘石

来源:兵团日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