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出口转内销要有“增量思维”(纵横)

陈立民

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不少外贸企业以提高内销占比、综合考虑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转向国内市场寻求出路。有企业担心,一些地方或领域产能集中释放,可能带来低价竞争,形成新的“内卷”。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出口转内销”绝不等于简单地回到国内市场“分蛋糕”,只有以“创造增量”为核心,做大蛋糕、拓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突围。

“创造增量”的首要抓手,在于以供给侧改革激活内需市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特征,外贸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内外贸商品“同线同标同质”,而要深入研究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趋势,围绕国内消费者偏好开发产品和服务。比如,广东一家灯具外贸商,在转型内销时,从单纯卖灯泡转向提供“全屋灯光解决方案”,通过设计服务与智能控制系统,客单价增长了2000倍。可见,“创造增量”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迭代,更需要通过技术、服务、场景的融合,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在需求侧,从“大众市场”到“小众破圈”,增量空间的开拓需要更精细的需求洞察。比如,有关机构预测,今年中国适老化家居改造市场规模有望接近千亿元。外贸企业可以针对这一市场,开发相关产品,开辟新的空间。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同样蕴含机遇。比如,一线城市家电渗透率趋近饱和,县域市场成为新的增量源。某企业将出口日本的电饭煲技术适配国内农特产品,开发出“五谷杂粮专用煲”,深受县乡消费者欢迎。这种立足本土需求的创新,拓宽了“出口转内销”的路径。

“创造增量”,既要向内挖潜力,也要向外拓市场,实现内外兼修、内外联通。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当前,欧洲、非洲等正成为外贸增量的新来源。江苏苏州一季度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4.3%;传音手机采用本地化策略,在非洲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山东农产品出口商借助跨境电商,将“预制菜”推向中东市场。这些生动的实践印证:向多元市场要增量,非常必要也大有可为。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今天,外贸企业的转型不只是为了应对危机,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久之道。当更多企业以“增量思维”打破“内卷”,实现从“寻找市场”到“创造市场”的跃升,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摘编自《新华日报》,原题为《既要“寻找市场”更要“创造市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09 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