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汇川区:“就业组合拳”打出民生温度

在汇川区洗马社区,墙面粉刷工人蔡玲最近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曾经,她靠张贴小广告接活,收入不稳定。自从社区成立零工市场后,她不仅签订了“诚信”服务承诺书,还通过平台接单,月收入最高达到2万多元。

“不用再到处找活,居民信任我们,有问题还能随时通过社区联系。”蔡玲说,如今,她与零工市场的水电工、木工等工友抱团发展,合作承接装修项目,已累计完成16套房屋装修。居民们评价他们价格合理、服务可靠,而蔡玲也因积极上报社区问题,多次被评为“优秀零工”,获得奖励。

同样受益的还有茅草西社区的送水师傅宋志旗。过去,他常为接不到稳定订单发愁,如今通过微信接单群、电话和“汇巧工”APP三线接单,每月稳定配送1200单,收入约2400元。“活计找上门,不用瞎转悠了。”宋志旗笑着说。零工市场不仅整合了订单资源,减少空跑损耗,还保障了报酬结算,让他干得更踏实。

2025年,汇川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区依托装备制造、白酒等行业优势,动态掌握劳动力信息,精准匹配供需两端。通过“春风行动”“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及常态化线上线下招聘,累计举办78场招聘活动,1394家企业提供岗位6.5万余个,收集简历7000余份,开发城镇和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655人。

在技能培训方面,汇川区巩固提升“黔北红姨”省级劳务品牌,开展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及人才交流活动,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累计培训1806人次。此外,全区打造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2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7万元,兑现就业创业补贴1270余万元,助力创业创新。

为拓展就业渠道,汇川区建立“1+2+N”零工市场运营模式,建设中心市场、商圈零工市场及社区网格站点,上线家政、快递、水电工等岗位1000余个,精准匹配派单400余单。针对重点群体,全区靶向施策,2025年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428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45人,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等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

汇川区高坪街道学堂堡社区的万光荣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因手部残疾和家庭负担一度难以就业。社区为她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安排其在社区食堂工作,既保障了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去年,她的两个女儿分别考上北京大学和辽宁鞍山师范大学。“这份工作让孩子看到了希望。”万光荣感慨道。

50岁的退伍老兵王廷灿因需照料年迈母亲无法外出务工,生活拮据。2023年,当地部门将他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安排其在毛石镇负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如今,每月2130元的收入让他和母亲的生活有了保障。“既能尽孝,又能发挥老兵作用,这岗位暖到了心坎上。”王廷灿说。

从零散接活到稳定增收,从就业困难到重拾希望,汇川区零工市场和就业帮扶政策正为更多家庭点亮生活的明灯。

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潘树涛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吴浩宇

三审 唐正平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