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来历和作用(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前身?)

从澳门市中心向北的山岗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的遗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其实是当地华人的习惯叫法。由于这座教堂遗址的前壁形似中国的牌坊,而原本的教堂早已不复存在,人们仍依其葡文名称——圣保禄的谐音“三巴”,称该教堂前壁为大三巴牌坊。

从1602年至1603年,由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筹集了七千两白银,在前来澳门避难的日本教徒和中国工匠参与下,耶稣会用了两年的时间,建起了这座宏伟的圣保禄教堂。直到1835年,用作临时兵营的圣保禄教堂被烈火彻底烧燬,只余下一座类似牌坊的前壁。

图1 大三巴牌坊,卢嘉志摄。

大三巴的正式落成

教堂主体建筑落成之后,即开始着手兴建它的正面前壁。从1603年起,用了三十多年时间,至1637年,一个传世不朽的伟大杰作——教堂正面前壁,即大三巴牌坊——宣告完成。

大三巴牌坊高25.5米,宽23米,由坚硬的花岗石筑成。再加上不同款式的石柱,齐头并肩,垒叠层列,牢固地支撑着这座千百吨重的建筑,为的是使之挺立万世,与上帝永恒共存。

牌坊高矗在山岗之巅,不仅以其宏伟巨大令人赞叹,更摄人心魄的,是牌坊通体遍布的浮雕装饰和宗教圣像。内行人说,走遍世界,阅尽耶稣会的教堂建筑,只有在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才可见到这种独一无二的奇观。

图2 大三巴牌坊,卢嘉志摄。

消失的圣保禄教堂长什么样?

如今,人们只能依照前人的记录想象圣保禄教堂的身影:

高大宏伟,中间以八根粗壮的立柱支撑着建筑结构。由大门进去,依三路伸展,构成三个祭堂,即一个主堂和两个侧堂,分列着大小祭坛,而侧面的墙壁均镶有优质日本木板。教堂的侧壁上一幅“圣母升天图”,庄严神秘,上面浮现着一万一千名无原罪的信徒。唱诗坛摆放大小两台风琴,上方三扇巨大的窗户,透射进天堂的光芒。

至于教堂的屋顶,更是前所未见,还是听听当时西人如何描述:教堂屋顶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拱形建筑。木制雕刻以奇特的红蓝色彩勾画得美轮美奂。整个天穹为若干个四面体组成,而每个四面体之间以巨大的玫瑰花或绿叶相连。

图3 昔日的大三巴牌坊

而当时见过教堂的中国人,也形容它为“金碧照耀,上如覆幔”,为中国大地前所未见。总之,奇伟、华美、富丽、堂皇,你可以用上许多形容词来描述和想象,这间澳门至今没有任何一间可与之媲美的教堂。此外,教堂侧面还有一座钟楼,大钟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赠。钟旁边站立持锤木人,定时敲击,报道时辰。圣保禄教堂落成之后,被誉为“仅次于罗马圣彼得主教堂的最大教堂”,自此,“东方梵蒂冈”之名不胫而走,享誉遐迩。

图4 大三巴牌坊圣象,澳门档案馆收藏

远东第一所近代大学:圣保禄学院

在大三巴牌坊的东侧山坡,人们今天仍可以看到一排排青苔斑驳,仅余地基的房屋遗址,能够看清轮廓的,约有六间,每间三米见方。这片遗址,正是圣保禄学院——闻名中外的远东第一所近代大学的原址。

1571年,耶稣会在这里成立了圣保禄公学,1594年升格为圣保禄学院。为了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学院设置各种科目。一方面是为那些来亚洲之前尚未完成资格培训的欧洲神职人员提供文学、哲学、神学以及科学和艺术等课程,更重要的,是要使学院成为学习中文或日文的场所;另一方面是为中国人和日本人提供西方包括人文及自然科学和神学几乎一切的知识,也教授拉丁文和葡萄牙文。

圣保禄学院设在山岗上,占地广阔,环境优美,可以眺望远处的迷人风光,沐浴来自海上的习习清风。在近两个世纪之内,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共有四百六十七名,近一半人曾在学院中研读过中文,学习各种预备知识。

图5 大三巴牌坊,澳门档案馆收藏

如今,在澳门身上发生的,那些改变世界进程的壮观活剧,经已落幕;那些推动东西文化交汇的感人场面,经告结局。一切的丰厚都化作了简约,一切的繁喧都归于宁静,永远地浓缩成一种耀眼的符号,一个生动的象征,一座恢弘的丰碑——大三巴牌坊。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