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龙敏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等多个方面织牢织密制度笼子,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立下规矩、划出红线,彰显了党中央以刚性制度遏制浪费现象的坚定决心。
浪费非小事,而是连着党风政风的大事。历史上,石崇与王恺的斗富事件,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加速了西晋王朝的衰败;秦二世胡亥奢侈无度,本想着能延续万世的秦朝,最终二世而亡……这些教训警示我们:奢侈浪费之风,最终会动摇国本。
此次《条例》的修订,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汲取,也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其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构建起全链条的防治体系。比如,将浪费明确定义为“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等行为,从预算管理上强化刚性约束,在公务接待中实行清单制度,将厉行节约情况纳入巡视巡察、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这些举措形成了监督的闭环,从源头到末梢都进行了规范,逐步构建起了“治本”的工作模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制度的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在具体的操作中,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加强监督追责,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的作用,共建多元共治的监督体系。让每一次公务接待都经得起制度铁规的审视,浪费行为才会无处遁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新征程上,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可以节省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更能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制度、化为习惯、融入文化,我们就能筑牢反对浪费的坚固堤坝,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累更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