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通讯员/荔宣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婕舒
龙船鼓响威镇四方,“老龙”出水雄风再现。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龙船透底挖”,广州荔湾泮塘村时隔一年再次响起龙船鼓声。鼓声阵阵,泮塘村在荔湾湖公园举行“起龙”仪式,其中,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泮塘仁威“老龙”在去年经过“重叠”骏水后,再次和街坊见面。


“老龙”经“重叠”,雄风不再减
5日一早,泮塘村的多个祠堂响起气势磅礴的鼓声,龙船彩旗随风飘扬。牲、酒、茶、斋、果、饼等整齐排列,供奉龙船牌、龙船头和尾、龙船桨等物品。村中父老乡亲齐聚一堂,在一系列祈福仪式后从祠堂出发,声势浩大地前往荔湾湖公园里的“龙船窦”。“龙船窦”深埋着泮塘首二三约、四约、五约的7条龙船(其中首二三约3条、四约1条、五约3条)。
一路上,男丁们举着龙船牌、龙船头和尾、龙船桨,女士们捧着水果、酒、茶等物品,吸引街坊们驻足拍照。

“起龙”是指将藏在泥潭里的龙船挖出来,清洗干净,为之后的端午节龙船景做准备。在男丁下水“起龙”前,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会为他们洒经柚子叶、黄皮叶浸泡过的水,寓意大吉大利,祈愿“起龙”仪式顺顺利利。随后,男丁们逐一下水,齐心协力把龙船挖出,为龙船洗去淤泥,分别为“凸眼”龙船插上龙船牌,为女子龙舟队的“凤船”插上龙船头和尾。

值得一提的是,泮塘首二三约的“老龙”——绿底龙船牌写有“仁威”金字的仁威一号船在去年经历了“重叠”骏水。
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扒龙舟”代表性传承人李凯帆表示:“仁威一号船在大约25年前试过‘重叠’,龙船‘重叠’周期一般在25-30年。‘重叠’是指将龙船送至船厂,重新拆卸木材,把能继续使用的木材留下,不能用的木材则以新定制的木材代替,重新组装至龙船。整个过程代表着龙船精神文化代代相传。”
经过“重叠”后的仁威一号船雄风不减当年,这艘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的老龙船是传统男子长龙,全长38.3米,宽约1.2米,重近3.5吨,由坤甸木材制作而成,龙船满员共计90至108人。





广佛“龙船古”,端午来相约
泮塘龙船和佛山盐步“老龙”有段古,至今流传着“老龙结契”佳话。
李凯帆介绍,相传明朝年间,广东地方官府举办了一场“斗龙景”(龙舟赛),吸引广佛百条龙舟前来参赛。在决赛之时,来自佛山盐步“老龙”和泮塘仁威龙船不分上下,泮塘龙船队鼓手梁栋庭心生一计,教站龙头的人郑禄(一说郑六)冲跑两步,以蜻蜓点水之势,跳上浮台夺下冠军旗。
当时泮塘村老人认为,冠军应该属于盐步,要将冠军旗和奖品送回盐步。盐步人认为泮塘以智取胜,故执意不收,双方互相礼让。最后,泮塘村老人建议,盐步“老龙”比泮塘龙船年长约百岁,干脆让泮塘龙船认盐步“老龙”为“契爷”(干爹)。
每逢端午节的农历五月初五,盐步“老龙”会到泮塘“趁景”,探望“契仔”(干儿子);农历五月初六,泮塘龙船到盐步探望“契爷”,这种一来一往的以“龙”续情谊传统延续至今。





“起龙”之后,泮塘村的扒仔们还在荔湾湖试扒龙船,村中妇女也扒着专属的“凤船”助兴,群“龙”相聚,接下来一个月,村中的端午龙船文化盛宴将陆续上演。
如在5月31日端午节当天,荔枝湾景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五月五·龙船鼓”活动,届时,泮塘老龙将携手593岁盐步老龙共赴荔湾湖,再现“龙船结契”传奇佳话。

荔湾区龙船邀请赛暨龙溪沙溪第60届龙船景
活动时间: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
活动地点:广佛水道沙溪河段
活动内容:来自广佛两地共40条龙船参与龙船竞渡活动,本次活动将深度结合第十五届全运会主题元素,打造集“游、食、展、赛、演”等多元特色体验于一体的龙船竞技盛宴。
“龙腾花地·荔湾有景”2025年端午荔湾游龙活动
活动时间:2025年6月14日(暂定)
活动地点:百花路浣花路交界河段至穗盐桥河段
活动内容:组织各联社组织及龙船会共约30条传统龙船,围绕“乡村振兴”“舌尖荔湾”“非遗传承”“高质量发展”“民俗文化”等主题进行展示,并经过角逐评选游龙比赛冠军。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