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南阳抗战记忆|一盏马灯,一个铜壶,一把大刀,无声诉说80年前的烽火与忠魂 南阳儿女,热血铸就抗战丰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记者采访南阳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助理白浩扬,通过马灯、铜壶、大刀等抗战实物,重温南阳儿女烽火岁月中保家卫国的故事,感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

马灯

斑驳马灯 铭刻抗敌密码

“这盏马灯的每道锈迹、每块布条,都是南阳军民抗敌的见证。”白浩扬轻触灯身,将时间拉回1945年春——彼时南阳沦陷,日伪军设卡监控,地下党组织情报传递如与死神赛跑。

刘寺地下党支部将马灯作为“情报传递器”:白天,马灯稳摆门楼灯坎,意为“敌巡来临,同志暂避”;灯坎无灯,代表“敌人刚突袭,勿近联络点”;灯身缠松垂粗布条,是“敌巡已撤,可送物资”;布条交叉打结,则需暂停所有接头。

马灯夜晚还是“信号灯”。1945年4月吴安伏击战前夜,大雨瓢泼,负责联络的队员手握马灯,需精准传递总攻指令。为了马灯不熄灭、目标不暴露,一名队员用手掌罩住灯口,掌心被灯烟熏黑、焦痕蔓延仍浑然不觉;见雨势未减,又将马灯揣进怀里,用衣襟裹紧。“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灯在总攻时传好信号,哪怕自己受伤。”白浩扬满是敬佩,“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联络路,更是军民同心抗敌的信念路。”

老旧铜壶 诉说军民鱼水情

“这不是普通铜壶,是百姓对子弟兵的信任,是军民携手的见证。”白浩扬双手拿起一个老旧的铜壶,语气凝重。……1945年夏,翟化民领导的方城县抗日游击队在伏牛山与日军周旋。深山缺水,队员常翻山越岭十几里找山泉,起初用村民凑的木桶、陶罐运水,但木桶沉且雨天渗水,陶罐易碎。一次日军突袭,队员小李为防止装满水的陶罐歪倒,膝盖被山石划得鲜血直流;为了多给队伍运回一些水,他自己渴得嗓子冒烟、嘴唇干裂也舍不得喝。看着小李的疲惫模样,翟化民既心疼又焦急,他一边带队员破坏日军补给线、袭扰敌人,一边寻找轻便运水器具。

铜壶

战乱时期物资匮乏,他跑了十几个村镇也只凑到几只破旧木桶,难题始终无法解决。就在他一筹莫展时,芳林酒精厂的邰士芳、白清祥得知困境,立刻调出10只新铸铜件——原本是酒精设备零件,经简单加工成铜壶:实木壶盖锁水不洒,壶身焊铜把手方便挂腰间,重量比木桶轻了近一半。

翟化民接过铜壶时充满感激,对队员说:“这是百姓的信任,是统一战线的力量!”队员们还赶制葫芦瓢搭配铜壶取水。

在1945年4月的一场伏击战中,一枚弹片击中一名队员腰间铜壶,铜壶凹陷变形,却挡住了弹片、护住了队员的性命。战后,幸存队员将铜壶擦得锃亮并珍藏起来。

“壶里每滴水,都藏着南阳人的家国情怀。”白浩扬感慨,“艰苦年代,正是这份军民鱼水情,支撑队伍一次次击退敌人,守住山河。”

红布大刀 见证英烈不屈魂

在白浩扬家中,十几把大刀、长矛整齐排列,其中一把刀柄缠红布的大刀格外醒目。“这是许子和烈士的武器,是他‘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见证。”白浩扬声音低沉。

兵器

1945年春,日军在南阳县城东玉皇庙村设据点,频繁下乡抢粮烧房,村民苦不堪言。家住附近的许子和见乡亲流离失所,暗下决心反抗。他召集20多名青年,号召大家:“日军侵犯家园,咱不能等死!就算只有大刀长矛,也要拼到底!”宛南抗日游击队就此成立,许子和任队长,后队伍改编为南阳抗敌自卫军第二纵队,成为抗敌重要力量。

当年4月14日,村民报信说,有30多名日军在玉皇庙据点内吃饭,防备松懈。许子和立刻部署:“我带尖刀排从正门冲,直插敌营;陈全福带一排绕到后方断退路;李鸿合、许文举从村北进攻牵制侧面,务必全歼日军!”

战斗前,许子和甩掉棉袄,光着膀子,紧握缠红布的大刀高喊:“日军占我领土、亡我民族,今天就是报国时!”话音未落,他率先冲进据点大门。院内日军正吃饭,见状乱作一团,许子和纵身上前,大刀寒光一闪,砍下一名日军头颅。队员们紧随其后,展开白刃战。

许子和在敌阵左冲右突,又砍倒几名日军。一名躲在屋角的日军偷偷开枪,第一颗子弹击中他左臂,鲜血染红衣袖,他咬着牙继续挥刀杀敌;第二颗子弹击中腹部,他踉跄着稳住身体,反手又劈倒一名日军;第三颗子弹射中胸部,他忍着剧痛缓缓倒下,却始终没松开大刀,靠院墙支撑着,目光死死盯着逃窜的日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队员见队长牺牲,悲愤交加,斗志更盛,抱着“为队长报仇”的信念奋勇杀敌,最终全歼30多名日军。当大家冲到许子和身边时,他已无呼吸,眼睛圆睁,大刀仍攥得紧紧的。2020年9月,许子和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如今,这把大刀静静地陈列着,它是南阳人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英雄气概的真实见证。

白浩扬介绍,这些事迹均依据中共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南阳市档案馆史料,结合实地走访革命遗址、聆听抗战老兵口述整理而成。此外,他创作了《徐富成烈士传记》《日军三十二架战机轰炸唐河的罪行》等作品,让更多人铭记革命历史、不忘革命先烈。

保存这些抗战时留下的实物,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马灯微光、铜壶清泉、大刀热血,彰显着南阳儿女的抗战精神,也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昂扬姿态守护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山河,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赓续传承。

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张玲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