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师范教育本源和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推动国际化办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深度融合,践行“大美育”育人理念,构建“一领三全四融五平台”立体化育人体系,持续发挥美育滋养心灵、涵养人格、培根铸魂的功能,让美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探索出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性的育人模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艺术人才。
党建思想引领 筑牢美育信仰根基
学院强化党建龙头作用,以党建筑牢信仰根基,让信仰引领成长。以党的建设为“1”个核心,推动党建、美育、思政三维联动,拓展“N”项特色品牌活动,打造“1+3+N艺心矩阵”党建引领育人体系,以文化浸润涵育时代新人。设立“党员先锋岗”,创建“红色艺术工作室”,开展“致信仰”理论沙龙、“致青春”志愿服务、“致热爱”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内容涵盖音乐汇报、舞蹈展示、美术展览等多个领域,促进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既具艺术特色又富含思政内涵的独特育人品牌,深化思想武装,践行初心使命,培育家国情怀。依托中俄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深入挖掘中华美育精神与俄罗斯艺术教育的精华,编纂《红色艺术符号解读》双语读本,举办“中俄经典艺术对话”主题展览及“我带外教看中国”文化实践等活动,打造VR沉浸式思政党课,开发“艺术中的党史”微课程,利用短视频、数字藏品创新思政载体,实现艺教融汇、数智赋能,使文化浸润成为衔接育人工作的坚实纽带,将美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探索出一条独特有效的艺术人才培养之路。
领域全面覆盖 织密美育覆盖网格
学院坚持协同育人,汇聚立德树人合力,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育人生态圈。打破传统育人边界,整合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管理服务人员、国际师资等多元力量,打造育人共同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浸润、专业培养有机融入入学教育与毕业指导、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园生活与国际交流全过程。
学院积极拓展育人场域,实现从“第一课堂”向“第二、三课堂”的延伸覆盖。建强校内课堂、艺术工坊、数字平台,并将育人阵地延伸至革命老区、乡村田野、国际舞台。打造“青春筑梦——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组织63支志愿服务队赴革命老区开展专业实践,建立山东省实践基地,入选“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美育艺术实践实训基地”,建立沂蒙红色美育实践基地等校企地协同育人基地20处,在课堂、田野、舞台的多维联动中孵化出纪录片《岁月的回响》等一批高质量实践成果,有效促进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双向提升。
路径交叉融通 凸显美育路径特色
学院积极探索“学科融合、中外融通、艺教融汇、数智融创”的交叉育人新路径。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专业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信息技术深度交叉,打造“中国民间艺术与思政融合”“俄罗斯艺术民族精神探析”等特色融合课程,构建技法训练、文化解读、价值塑造“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学院注重合作交流互鉴,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模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外学生艺术交流,开展中美、中俄以及中新等艺术教育实践研学,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设立山东俄语开放教育中心,创办“赫艺研途”国际工作坊,举办学校中俄文化艺术节及“美育浸润千校联盟成立暨数智时代艺术教育高峰论坛”、俄罗斯艺术实践研学、圣彼得堡作品展等活动,推动中华美育精神与世界优秀艺术成果的创造性融合。
平台多元支撑 建强美育支撑保障
学院强化育人系统构建,打造“美育浸润、数字思政、学科竞赛、就业赋能、教师发展”五大育人实践平台,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高质量、全程化、立体化的支撑保障。
学院以美育浸润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组织建设嵌入志愿服务链、党员教育融入专业实践课、成果转化对接振兴需求库”体系。以数字平台创新育人范式,打造“云端思政”数字平台。以学科竞赛整合育人资源,推动教学改革与竞赛活动融合,实现创新创业、专业学习与美育融合育人的互促。以就业导向牵引育人全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依托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孵化—成果转化—能力认证”三位一体的艺术人才职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学院首创“乡村美育数字基因库”,复刻非遗作品200余项,实施“美育浸润千校计划”,将美育力量注入乡村振兴行动中。开发“数智时代的艺术教育”系列微课程12门,将党史内容融入艺术专业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党课,实现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沉浸体验的转型,案例获评省级思政工作创新项目。在“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等A类赛事中实现了学院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奖项190余项。成立“中俄青创基金”,孵化典型创业项目3个,实现境内外营业额超百万元;在学生发展周期内开展针对不同阶段的“成长计划”培训,定制毕业生就业能力雷达图,在美育实践积累中兑换“就业通行证”,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学院构建完成“教师成长—教学改革—评价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平台,通过国际工作坊、大师课、研讨会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美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将实践经验反哺教学,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为师范类院校美育体系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与创新动能。
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的美育育人体系探索,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育人成效的显著提升,凭借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特征,为新时代深化美育改革、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山师方案”。
(作者:吴晓玲、李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