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遂宁向世界递出“青春名片”!30名国际学生以多元体验“解码”遂宁故事

当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戴佳丽用毛笔在宣纸上认真写下“低碳循环”,当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陈以轩举着手机记录菌菇宴上蒸腾的热气,遂宁正通过30位国际青年的眼睛与镜头,向世界展开一张鲜活的“青春名片”。

4月25日至27日,由遂宁市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国际学生遂宁行”活动举行。来自埃及、法国、巴基斯坦、卢旺达等12个国家的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国际学生探访沼气遗址、菌菇工厂与宋瓷展厅,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解码遂宁的“乡村振兴密码”与“文化创新基因”。

学生们在安居区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参观

在安居区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这座依托20世纪70年代沼气建设遗址打造的4A级景区,成为解读中国农村能源革命的“活教材”。国际学生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沼气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一盏沼气灯照亮乡村夜”的历史,在沼气旧址旁惊叹于“工业遗产活化+乡村旅游” 的创新实践。“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海龙凯歌,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农村,没想到这里既有科学的规划,又保留着乡村的独特韵味,让人眼前一亮。” 谈及参观感受,四川师范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忠厚难掩兴奋:“我还了解了沼气的历史,它是怎么来的、怎么使用的,收获满满。”

学生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随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环节,大家手握毛笔,在宣纸上或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感悟。“中巴友谊”“我爱你四川”“遂宁巴适得板”……笔尖游走处,横竖撇捺不再是符号,而是异国学子触摸中国文化肌理的触点。

在四川琪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透明参观通道内机械化生产的虫草花与杏鲍菇,让留学生们见证了 “一粒菌种到餐桌美味”的全链条现代化。“我们国家超市里的菌菇可能就来自这里。” 大家指着流水线上的包装惊叹。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之旅后,在菌菇火锅、菌菇汤的鲜香里,遂宁的“产业振兴密码”就此融入国际学生的记忆。

学生们参观四川琪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能有这次机会到遂宁感受这个地方的历史,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我会向朋友分享在这里看到的中国的发展变化,让他们知道在中国有这么美的地方。”四川师范大学阿塞拜疆籍留学生吴薇雅说。

三天行程中,国际学生还走进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非遗馆、喜之郎遂宁生产基地等,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体验、深度对话,完成了对遂宁“文旅产业-生态农业-现代工业”的立体认知。遂宁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田碧华表示,此次活动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让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接下来还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国际友人深入遂宁,在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中,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周阿松 全媒体记者 梁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