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4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联播,当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加速,许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始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开启越来越多的人机协作新方式。
例如,“五一”假期,浙江杭州的茶园里,一款由浙江理工大学师生们研发的、能够慧“眼”识茶的采茶机器人正在茶园里紧张忙碌,相应采茶机器人正处在实验阶段,采茶成功率超 87%。
据悉,该采茶机器人可利用配备的深度相机获取嫩芽的三维信息,锁定嫩芽的具体位置,随后,两条机械臂会快速移动过去,夹住芽叶然后提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模拟了手工采摘茶叶的手法,减少对芽叶的损伤。
央视网同时举例全国各地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场景,例如,在四川绵阳,四足警用机器狗搭载着声光电、全景云台,配合民警完成执勤工作。
在江苏南京,首款获得防爆等级认证的类人机器人正在进行执勤演练。在它的工具箱里,装配了电钻、锯、夹爪等多种工具,可随意切换,通过图像、视频、声纹、气体、震动等多模态的技术识别,它可以在一些高危场景下替代人类进行巡检和故障排除。
在河北工业大学,一款养老机器人经过多年研发已经可以在工程师的协作下伸出超长双臂,稳稳地将学生从床上抱起,并将她移位到轮椅上。
随着机器人产业潮起,近期入局者明显增多,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大厂均已加码具身智能赛道。央视网表示,随着相应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可期,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