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莫荞菲
在“脱欧”5年后,英国近日与欧盟在伦敦首次举行英欧峰会,寻求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根据英国首相府发表的声明,在这次双边峰会上,英国与欧盟在渔业、贸易、环保以及安全与防务等多个领域达成协议。
首先,英国与欧盟签署了为期12年的新渔业协议,保障英国渔船能够持续进入欧盟水域,同时维持欧盟渔船在英国水域的现有捕捞配额。英国政府承诺投资3.6亿英镑用于渔船现代化改造和技术设备升级。
在贸易领域,英欧达成了动植物检疫协议,这将简化英国食品出口手续并降低成本,英国的汉堡、香肠等产品也将自“脱欧”后重返欧盟市场。
在环保方面,英欧同意对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从而使得企业免受欧盟明年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冲击。英国钢铁行业则将受益于一项专门制定的特殊协议,钢铁出口可免受欧盟关税影响,预计每年为英国钢铁制造商节省约2500万英镑。与此同时,英国还宣布将启动参与欧盟内部电力市场交易的谈判。
英国首相斯塔默说,与欧盟达成协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为英国与欧盟更紧密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该协议充分体现了工党政府履行发展经济这一核心使命的决心。英国政府表示,上述协议将在2040年前推动英国经济增长近90亿英镑,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至0.7%。
自“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根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的评估,英国“脱欧”导致双方贸易规模缩减15%。2024年,受贸易壁垒持续影响,英国对欧盟商品出口较2019年基准水平降低18%。与此同时,“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抑制了商业投资对英流入。
2023年底,英国经济陷入衰退,尽管2024年上半年出现反弹,但后续增长依然缓慢。在此背景下,2024年大选期间,英国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执政后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
新政府上台后在经贸领域迅速布局。2024年12月,英国正式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达成英国“脱欧”以来的最大贸易协议,旨在加强英国与亚太11个成员国的经贸往来。随后,英国又于今年5月6日与印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大幅降低双边贸易壁垒。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近期频繁达成重大贸易协议,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脱欧”后的市场缺口,重塑全球贸易网络,巩固其在价值链中的关键地位,展示其作为全球贸易参与者的积极角色,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当前面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和财政紧张等多重挑战,英国政府希望借助协议签署应对国内经济压力,推动增长和就业。“工党政府需要通过实际的经济成果来证明其执政能力,而贸易协定的达成能够为英国企业带来切实的市场机遇,有助于提振国内经济信心。”丁纯说。
而在如今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深化与欧盟这一最大贸易伙伴的合作以对冲外部风险,对英国来说显得更为迫切。
然而,这些努力能否有效提振英国经济,舆论普遍持审慎态度。
根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的估计,到2035年,“脱欧”将导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相当于每年给经济造成1000亿英镑的损失。穆迪分析公司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经济研究主管高拉夫·甘古利认为,英欧双方签署协议可能会推动增长,但不足以完全扭转“脱欧”对英国经济的打击。
“尽管英国日前还与美国达成部分关税减免协议,但美方新关税影响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外部风险因素,仍可能持续拖累英国经济表现。同时,英国经济还在结构性问题中挣扎,包括生产率增长停滞与基础投资不足、财政紧缩与公共债务高企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丁纯认为,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进结构性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对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英国经济至关重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