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8日,以“共享未来 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主题讨论环节中,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发表了深刻见解。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周延礼首先强调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他指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单一支柱养老金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第三支柱,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该制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还能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个人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障选择。
周延礼提到,自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中国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向多层次、多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他强调,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国际经验的借鉴,更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需求的创新之举。
税收政策是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回顾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现状时,周延礼既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他提到,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覆盖超过6000万人,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这一数字仍显不足,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参与人群结构单一等问题。
周延礼特别指出,税收政策是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解释说,虽然目前已有税收减免政策,但在取养老金时需支付一定税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度的吸引力。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提高制度的激励效果,鼓励更多人群参与。
此外,周延礼还提到了养老金产品的创新和设计问题。他认为,当前市场上养老金产品种类有限,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他呼吁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设计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养老金产品。
未来应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未来发展,周延礼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强调,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意味着不仅要继续完善基本养老金制度,还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形成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提升制度吸引力方面,周延礼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税收政策,提高税收优惠力度;二是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三是简化参与流程,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人群能够轻松参与。
同时,周延礼还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他认为,政府应加强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监管力度,确保制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他建议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讨论中,周延礼还提到了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应对之策。他特别提到了日本和欧洲在养老金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这些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周延礼表示,中国应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