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鄙人什么意思和寓意(最有趣的古代称谓)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向来重视礼仪文化、相互称谓,我国古代的称谓变化很大,各个朝代的官名、称呼等颇有不同。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睁开眼看到身边的人,张嘴想叫人家过来,你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吗?用电视剧和穿越小说里学来的“知识”,八成会出丑,万一称呼弄错了,小则被人白白占了便宜,大则很有可能会被对方暴打一顿!所以了解一些古代称谓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部分 考点讲解

在公务员行测部分,人文常识是公务员常识考试的一个常考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文常识涉及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庞杂,让许多考生觉得无从入手、难以复习,其中古代称谓是一个常考考点,为此我今天以公务员考试为基础,对近几年人文常识的考试称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备考,提供了一些复习方向。

一、名字字号

名最初指小名,有些以干支为名,如孔甲、武丁、盘庚、仲壬等;有些以生理特征为名,如黑臀、黑肱等;有些因事起名,如接舆、晨门、荷篠等。后世名指大名或学名,同辈的名所用的字往往同偏旁,如朱由校、朱由检,苏轼、苏辙等。

因名最初指小名,成人后不便于平辈及晚辈称呼,于是男子二十岁冠礼时要另外取一个字。女子十五岁笄礼时也要取字,女子行过笄礼后便可出嫁,故“字”又有“嫁”义,如称呼尚未结婚的女性为“未字”、“待字闺中”。取字遵循名字相应、字以表德的原则,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相表里,故又称表字,要体现出其人的品德、志趣等。表字中有些字是虚字,如表示对男子尊称的“子”、“甫(或父)”,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等,无实际含义的“之”等。皇室近支成员多不起字。

号又称别号,往往以住地和志趣取号,可以自取,也可由他人来取,作为尊称时一般不自己取。号比较自由,不受限制,可有多个。

名、字、号使用时有区别。名本为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者是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号可用于自称,亦可用于尊称。最尊敬的称呼是不称名也不称字,如《论语》中对孔子除一处称仲尼外,只称子。后代女性在正式场合(如官府应讯、谱牒等)只称姓氏,或加夫家姓氏,不称名,虽贵为皇后亦如此。

二、古代称谓

古人的称谓很复杂,这里主要说说尊称与谦称。古人较少用人称代词,称别人多用尊称,称自己多用谦称。

1.常见的尊称

(1)称君、公、子、父(甫)、先生等。子、父是对男子的美称,大夫以上的官员可称夫子,后世引申为对可师奉的男性的敬称。年龄大者先出生,故长辈、老师可称为先生,年长者学问修养一般也较深,又称有德者或有学问者为先生。

(2)称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麾下等。陛指丹墀,即宫殿中的台阶,陛下指设在君王座位阶下以防不测的近臣,臣下不敢直称君主,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后遂作为君主的代称。其他词语类似,殿下指皇太子或王爷,达官贵人称阁下,将军称麾下,又可统称为足下。后阁下、足下用作一般尊称,有时也用执事、左右称君主。

(3)称令、贤。称别人的亲属时常加“令”,如令尊、令严指父亲,令堂、令慈指母亲,令妻、令室、令阃指妻子,令郎指儿子,令爱、令媛指女儿。平辈间常用“贤”,如贤兄、贤弟等,也可用以称呼晚辈,如贤婿、贤侄等。

(4)称官爵。如:三闾大夫(屈原)、陈思王(曹植)、李学士(李白),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白太傅(白居易)等。有些以做官地称呼,如孔北海(孔融)、王江宁(王昌龄)、岑嘉州(岑参)、柳柳州(柳宗元)、韦苏州(韦应物)等。

(5)称地望。魏晋至唐,某姓常以某地为最贵,称为地望或郡望,可用于尊称,也可用于自称。如:韩愈为河南人,但韩姓以河北昌黎为郡望,于是自称韩昌黎;宋代陈糙妻柳氏妒悍,柳姓以河东为郡望,故苏轼讽之日“河东狮吼”。

另外,称字也是一种尊称。

2.常见的谦称

(1)君王自称多用孤、寡、不谷、予一人。孤、寡同义,意谓寡德之人;谷为粮食作物的总称,引申为养育、良善,不谷意为不善;予一人意谓我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他人没什么区别。孀居太后可自称哀家。

(2)一般人。自称多用鄙人,本指郊野之人,后引申为鄙俗之人的意思,意谓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陋,类似的还有鄙夫、鄙臣、卑末等。其他还有仆、愚、蒙、某、不佞、小子、不才、不肖、不敏、小生、在下(坐席时尊者在上座)等。下级对上级谦称为臣、卑职、小人、奴才等,妇女谦称自己为妾、奴婢、奴等,学生对老师自称学生、门生、晚生,“学生”也可用作职高者对职低者的自称。

(3)对他人称自己的亲属。称妻子常加“拙”、“贱”,如拙妻、拙荆、贱荆、贱内等。称儿子常用犬子、小犬,称女儿常用小女。称尊长家人多加“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兄、家姊等,称卑幼亲属可加“舍”,如舍弟、舍侄。

其他:父母又分别称为考、妣,比如有“如丧考妣”一词指人如同死了父母一样伤心悲痛。一般称已死之人为“先”,如先父、先君等。“朕”本为众人都可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门用作皇帝自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