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眼明手快是什么意思(网眼天下信息化社会的眼睛—视觉强弱决定人的行为能力)

第一章 眼睛与信息的相互关系

3

视觉强弱决定人的行为能力

中国有句老话:“眼到手到”;有句成语:“眼明手快”。都是说人的肢体动作与行为反应,首先必须依赖视觉的引导,只有看得见,大脑才会做出条件反射。若一个人“目光呆滞”,他的行为表现必然是反应迟钝,体态松散,行动迟缓,此时的一举一动,其实早已被他的视觉状况所牢牢限定。现实生活中只会有“盲人摸象”的故事,至于说蒙上双眼还能“轻盈如燕,襟带朔风,杖来棍去,如履平地”,恐怕只能到武侠小说中去天马行空,自我冥想了。

从医学角度来看,眼睛肯定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失去了视力,人就失去了活动能力,还会大大降低人的生命质量。从胚胎发育到身体各器官成形的过程中,人的视觉器官系统的成熟,其实要大大晚于其他器官系统的发育。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仅有0.2(若是早产儿则会更低),长到2岁时,眼睛才能达到1.0的视力健康标准。准确的说,婴儿阶段的成长期就是他们的眼视力逐渐达到最佳值的成熟期,所以,婴儿在此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和活跃水平,将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视觉器官发育水平是否正常和健康。

譬如,早产儿因先天孕育不足,器官发育不良,生命体征指标普遍较低。当这些弱小生命降临这个世界,身体状况的先天不足,再加上视觉衰弱,对外部世界的光线感知很差,反应模糊,无形中又增加了依靠自身肌体活动,实现主动性自我康复的成长难度。而这种先天性的视力衰弱,通常意味着会给孩子们造成后天性的体质孱弱,发育缓慢,甚至会带来一生的不利影响。所以,重视早产儿的健康护理,务必要首先重点加强早产儿视力筛查工作,及早排除视觉健康隐患。

由此进一步推论: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儿童整体视力水平在逐年下降,同时,全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体能也在逐年下降。这种现象既非偶然,也不是巧合,而是两者内在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视力下降会直接影响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度和判断力,也会影响到人对获取信息的意识活跃,活动兴趣也随之降低。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网络视频的强势介入,让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的便利化,而不再靠体能和体力。所以,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敢放言:“苹果手表是我们设计完成的最个性化的设备,它不是伴你左右,它就在你身上。” 可谓是一针见血,更可能会一语成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