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以下是一些处理饲料霉变的方法:
剔除法
对于秸秆、颗粒饲料,一旦出现霉变,直接把发霉变质的部分剔除干净即可。
水洗法
籽实类饲料出现霉变,可先将发霉的饲料碎粉,倒入缸中,加3-4倍水搅匀,以后每天换水搅拌两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晾晒法
主要用于大量秸秆饲料。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
加热法
对于饼粕类原料,在150℃温度下焙烤30分钟,或用微波炉加热8-9分钟,可使其中的黄曲霉素破坏48%-61%。
吸附法
粘土和沸石(其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脱胚法
玉米霉变后,其毒素主要集中在胚部。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石灰水浸泡法
适宜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高粱等籽粒较小,可不粉碎),再将经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然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静置5-8小时,将水倒出,用清水连续冲洗2-3次,晒干后便可使用。
氨水法
适宜于糠麸类饲料。方法是:每千克饲料用氨水12。
辐射或暴晒法
对轻微霉变的原料用辐射或暴晒的办法处理,可破坏其中50%-90%的黄曲霉毒素。
酶解法
利用酶的专一亲和性,高效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为无毒化合物。酶降解去除霉菌毒素效果好、实用性强,但酶易被高温或酸度所破坏且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能有毒,因此需要注意。
营养解毒法
一是添加抗氧化物质如添加VA、VC、VE和硒等都会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作用。二是添加蛋氨酸。肝脏解毒的基础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
添加活力酶法
活力酶不同于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它更能够从源头上抑制霉菌的生长,从而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防霉措施
包括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改善贮藏条件、使用防霉剂等。例如,控制饲料水分在10%以下,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存放饲料,采用密封良好的容器,定期检查饲料质量。
去毒措施
对于已经霉变的饲料,可以通过剔除霉粒、热处理、水洗、添加防霉剂等方法去除毒素。例如,用2%的石灰水进行反复漂洗,或使用丙酸及其盐类作为防霉剂。
建议
预防为主:合理规划饲料库存,控制饲料水分,做好仓库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防止有害生物侵入。
综合处理:根据饲料霉变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于严重发霉的饲料应坚决销毁,避免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科学使用:在处理饲料霉变时,应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人体和动物有害的处理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饲料霉变带来的损失,并保障动物的健康。